无障碍链接

中国时间 12:20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新年伊始中国官媒大胆批政府


一个中国人拿着《环球时报》,2010年。(资料图)
一个中国人拿着《环球时报》,2010年。(资料图)

中国官方媒体最近刊登了一系列社评和评论文章,这些文章针就政府对新闻出版行业的审查和控制发表了一些评论,比以往要来得直言不讳。

本星期早些时候,在中国官员证实一名朝鲜士兵越境杀了四名中国东北的居民之后,中共喉舌《人民日报》旗下的通俗报纸《环球时报》表达了不满。

《环球时报》 通常强力支持政府立场,但这份报纸在一篇社评中指责政府发布消息迟缓,让国内媒体丢脸。

这篇社评写道:“造成4名中国公民死亡的涉外案发生一周多之后,由与此案不相干的韩国媒体报道出来,在此之前中方各个部门一点消息都没有,这显然不应该。”

社评接着指出,每当中国发生涉外事件,公众大多是从外媒或第三方的报道中获知事件情况的。

“中国有关部门和主流媒体不应对此习以为常。”社评写道。

*这类批评并非孤例*

这不是《环球时报》第一次批评当局造成公众与媒体之间的沟通不畅。

《环时》也对广电总局暂时叫停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的播出进行了评论。这部电视剧被暂停播出是因为审查者要剪掉女主角胸际线暴露过多的镜头。

社评并不反对审查制度,但表示,“它权力很大,但‘威望’不足。“

社评指出,当局在行使审查权力时“需多考虑舆论因素,争取多积累支持”。

《环球时报》本周刊登的一篇评论文章还涉及另一场讨论。这个讨论有关武汉一个电视问政直播节目。

一名官员在节目中被要求背诵24字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卡壳,因此引爆热议。

这篇评论文章说,让官员当场作答,让他们更多地曝光于公众和媒体之前有助于增进沟通。

文章说:“其实电视问政核心目的还是为老百姓真正的解决问题,不要考虑到这是不是作秀或者是不是在现场糟蹋人的责难。”

*批评目标属“安全区”*

但是,追踪中国媒体和互联网的“单位网”(Danwei.org)创办人金玉米(Jeremy Goldkorn)说,人们不应过度解读那些社评,因为它们所涉话题并不十分敏感。

他说,《环球时报》既是一份宣传报纸,也是一个营利企业,受到多重人格障碍的困扰。

金玉米说:“它要赚钱,因此有压力,要弄些有意思的东西,这些东西有时与审查相悖。”

他表示,中国不可能在未来几年放松对媒体的控制。

人权活动人士告诫说,中国言论自由的狭小空间会继续被压缩。习近平自执政以来一直在打压公民社会,严打社交媒体上的某些言论,并加紧对记者的限制。

VOA卫视最新视频

时事大家谈:中俄伊北京会晤 中国能解伊核难题?
请稍等

没有媒体可用资源

0:00 0:23:07 0:00

美国之音中文节目预告

  • 7/23【时事大家谈】拜登退选中国网民热议 “把他赶下台”影射习近平?拜登退选牵动美外交政策 下届总统恐对中更强硬?嘉宾:美国“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美国《当代中国评论》国际季刊主编荣伟;主持人:樊冬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