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顾:尼克松访华及中国权斗、毛周之争(44图)
1972年2月21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在北京机场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 尼克松曾经将他1972年对中国的访问形容为“改变世界的一星期” 。周恩来身后站着翻译冀朝铸。但当时中方发表的照片却被修图,冀朝铸变成空白,而翻译王海容被放到前面。后来有中国报刊报道说:“冀朝铸并没有详细解释个中原委,这个小插曲似乎也是那个时期国内复杂政治斗争的微妙体现吧。”冀朝铸是从美国回中国的哈佛学生,是周恩来的亲信,后来当过联合国副秘书长,卸任后有批毛言论。而王海容是毛泽东的表侄孙女,文革期间曾任副外长,与毛关系密切。 毛死后,其亲信文革派政要被捕,王海容也曾被停职审查。
1972年2月21日,中共主席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周恩来总理和翻译唐闻生在场。当时美国中情局向尼克松介绍中国政治格局和各派力量角逐,1972年2月21日的简报说:“总统尼克松访华欢迎仪式中,中国领导人的出场顺序显示周恩来总理的地位非常牢固”。 “与尼克松总统访问有关的仪式和活动中最引人注意的一点是中国领导人的出场规律。参加了机场欢迎、宴会和集体会见的两名政治局委员,李先念和叶剑英,是周恩来的亲密盟友。而与此相反,毛泽东的妻子江青,还有张春桥和姚文元则一次也没有现身。” “这三个激进人士已经沉寂了一段时间。六个星期以来,姚和江青只现身了一次,张则一次都没有出现。当然有可能是这些领导人在抵制尼克松总统访华,不过,既然毛泽东通过在尼克松刚到北京就与其会见的方式认可了这次访问,实在看不出他们的抵制会有多大收获。”
1972年2月24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尼克松夫人和美国国务卿罗杰斯游览长城。美联社的图片说明没提在场的中国人是谁。从图片看,陪同者似乎有副总理李先念、副外长姬鹏飞以及为尼克松讲解和翻译的章含之
鸟瞰1973年的上海:外滩、黄浦江、浦东……1972年2月28日,两国政府在上海签署了联合外交公报《上海公报》 。《上海公报》成为后来四十多年里美中关系基础的一部分。在台湾问题上, 根据上海公报,中方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省。(The Chinese side reaffirmed its position....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the sole legal government of China; Taiwan is a province of China...)。而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The U.S. side declared: The United States acknowledges that all Chinese on either side of the Taiwan Strait maintain there is but one China and that Taiwan is a part of China...)
1971年10月,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前排右二)第二次访问北京时参观故宫,他旁边是洛德(右一) ,洛德在1980年代当过美国驻华大使。他们去北京是打前站,安排尼克松访华事宜。在尼克松访华前,基辛格两次秘密访问中国,连白宫新闻官员都不知情。但是当年白宫新闻办公室的沃伦说,凭着直觉,他们已经从基辛格 1971 年夏天的活动中意识到要发生什么大事了。沃伦说:“我从电讯稿上看到,正在巴基斯坦访问的基辛格由于胃疼而取消了当日的公开活动。可是所有跟基辛格一起活动过的人都知道,情况肯定不是这样,因为基辛格的胃没有毛病,而且他从来不让诸如时差这种东西影响他的日程。所以,我们知道,一定发生什么事了。”
1971年周恩来与洛德在人民大会堂。2012年1月, 洛德告诉美国之音:“显然,台湾是尼克松打开中国大门之行的最敏感议题。我不需要再详细阐述。双方都表现出远见和勇气,并基本上达成协议,把这个问题搁置一边、以后再解决,寻求美中建交,美台断交。”
1969年10月,毛泽东和林彪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林彪挥舞着毛主席语录。林彪死后,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的时候告诉他,林彪是反对你访华的。但后来给林彪写传记的作家舒云表示,在1971年,在尼克松访华的准备阶段,林彪就欢迎他来,也想会见尼克松。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北京机场下飞机,向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来。随行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记者伯纳尔•卡尔布说:尼克松访问前几年曾经发生美国国务卿拒绝跟中国外交官握手的事件,让中国人民觉得被羞辱,所以随行采访的记者要看看尼克松这一次怎么跟周恩来握手。卡尔布说:“在机场等候的我们一直关注两国领导人的握手。尼克松在飞机上就开始练习,下了飞机在旋梯上,他像这样,跟人握手。”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中国总理周恩来在北京开始会晤。后来,前有线电视新闻网著名记者齐迈可(Mike Chinoy)制作了描述1972年2月21到28号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的回忆影片。他说他在制作这个影片的时候发现几个特点:“其一是尼克松政府与基辛格保密的功夫......其二是当年的外交性质。尼克松与周恩来整整相处了一个星期,他们每天都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参加社交活动、一起谈判,现在已经没有人再这样做外交了。”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毛泽东在北京握手。美国中情局1972年2月22日的对总统简报表示,苏联方面使用国营媒体对此次尼克松访华进行了负面报道, 不过并未发表权威性的社评。苏联媒体的普遍论调就是中国抛弃了越南。 1972年2月23日的简报中谈到,在尼克松访问中国期间,波兰共产党领导人严厉抨击中国。 尼克松的侄孙德文·尼克松说:“ 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政治上冒了很大风险,因为他并没有得到确认是否能见到毛主席,如果没有会面,对他的政治生涯将是一个巨大灾难 ”
1972年2月21日的美国报纸头版头条标题《尼克松在中国》《尼克松、毛泽东会见》《北京欢迎尼克松》,还有中文标题。 当年随行采访的美国媒体回忆说,许多记者抢着报名,甚至有主流媒体的总裁副总裁冒名为技术人员,希望随同采访这次历史之行;而尼克松也刻意操控媒体,希望为自己的总统选战造势。
1972年2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礼堂,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夫人应邀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国总理周恩来恭敬地请毛泽东夫人江青就座。江青陪同尼克松看戏是经过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同意的。可是当局并未安排江青第二天晚上出席尼克松的答谢宴会。江青却在宴会前不请自来,刷存在感,硬是和尼克松夫妇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让周恩来和众多客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疆厅等候。
1972年2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礼堂,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夫人应邀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国总理周恩来和毛泽东夫人江青陪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时,中方请他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宫工作人员拍下这张照片
1972年2月23日,美国第一夫人帕特·尼克松走访北京的学校。她的左侧是学校教师,右侧是翻译章含之。当时中国群众对“第一夫人”的称呼还比较陌生。在北京一个工厂的班组政治学习会上,一位老工人说,第一夫人就是美国总统的好多夫人中的第一个。这是把中国皇帝的三宫六院想当然地套到美国总统头上了。有青年工人当场指出,美国实行一夫一妻制,“第一夫人”是对总统夫人的尊称。
1972年2月24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夫人游览北京郊区十三陵。这是美联社的图片说明,但也有人说是游览故宫
1972年2月25日,尼克松和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答谢宴会的请柬,两面凸印着橄榄色的美国总统徽章,以中英文书写: 兹订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五日(星期五)下午七时半假座人民大会堂敬备菲筵伫候 光临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松暨夫人谨订
1972年2月26日中国总理周恩来陪美国总统尼克松游览杭州西湖。 尼克松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同周恩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在杭州刘庄(即西湖国宾馆)商定《中美联合公报》的文本。
1972年2月26日中国总理周恩来陪美国总统尼克松游览杭州西湖 。据报道, 在尼克松到来前,东海舰队的20人来到西湖,来回两次扫雷,没发现湖底有危险物;为了避开尼克松的西湖行,杭州安排学校和单位延迟下课或下班。
1972年2月26日中国总理周恩来陪美国总统尼克松游览杭州西湖,尼克松和小女孩交谈。 次日,《中美联合公报》在西湖国宾馆1号楼的八角亭草签。 2月28日,美中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上海公报》,这标志着两国在对抗了20多年后开始走向历史性的新阶段。 至今双方都把《上海公报》作为两国关系的基础之一。
1972年2月26日中国总理周恩来陪美国总统尼克松游览杭州西湖,在花港观鱼景点喂鱼
1972年2月28日,美国代表团和中方人员合影。前排左起;姬鹏飞、基辛格、叶剑英、尼克松、周恩来、罗杰斯、李先念。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后面是洛德,洛德后来成为美国驻华大使
1972年2月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夫人,中国总理周恩来和高官张春桥在上海的告别宴会上
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的宴会上,美国总统尼克松观察中国总理周恩来使用筷子。 尼克松秘密访问中国期间谈到台湾问题时,对周恩来总理保证:“美国方面的任何人将不会以任何方式鼓励和支持台湾独立。美国方面所不能做的是,如果台独势力自行增长,我们不能动用武力遏制。”
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中国总理周恩来和毛泽东夫人江青陪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夫人观看文艺演出。尼克松夫人身后是翻译章含之
章含之2006年接受美国之音专访的视频截图。过去对美国深锁国门的毛泽东主席为什么对坚决反共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敞开大门?章含之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表示,这是出于毛泽东对苏联的恐惧。 被称为中国“末代名媛”的章含之是中国民国时代高官和后来的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也做过毛泽东的英文教师,还是中国著名外交官乔冠华的妻子。章含之参与过对尼克松总统的接待,当过翻译,是美中建交谈判的见证人。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中国领袖毛泽东在北京握手。周恩来在尼克松访华事件中大出风头,功高震主,名高震主。章含之在1986年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說: “其实呢,周恩来是非常非常小心的,把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重大的决定都要毛主席来做。但是,因为周恩来毕竟是在第一线,而且他有外交能力和才华。西方人不可能按照中国的政治去办事情,他要说谁好的时候,不会考虑到毛主席会不高兴。西方媒体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不能因为中国人不能把周恩来太突出,我就言必称毛泽东”。“有些媒体就说‘中国外交最杰出的领袖就是周恩来,中美关系的教父也是周。有些记者夸周恩来的风度怎么样,周恩来谈话的机智怎么样,因为周恩来对付记者也是很(有一套)。这些东西就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印象),好像周恩来超越了毛。其实事情还真是满冤枉他的,因为你不可能去控制西方媒体的嘴巴,说你应该按照中国的口径去做。我想毛主席就不是特别喜欢这种状况。 ”
1973年6月,美国富豪和银行家大卫·洛克菲勒在北京会见中国总理周恩来。洛克菲勒家族财富传承研究所写道: “通过驻美联络处、对外友协邀请洛克菲勒访华的安排过程历时数月之久,而在美方人员即将离京的最后一天,以周总理对国际经济和金融问题的严重关切,却仍不能决定是否接见,并最终把会见安排在深夜,周总理在大会堂南侧台阶上准时等候洛克菲勒一行,恐怕除了考虑照顾美方颜面,还有其他难言之隐。”周恩来会见洛克菲勒这位资本主义代表,可能被政敌攻击。
1972年,研究中国的学者兼美国外交官理查德·所罗门(Richard H. Solomon)和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庄则栋一起打球。尼克松访华归来后,所罗门陪同中国乒乓球队访美,参与了历史性的“乒乓外交”(家庭照片)
1973年9月12日,中国总理周恩来、法国总统蓬皮杜和毛泽东夫人江青观看中国芭蕾舞团在北京表演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两个月后,江青借毛泽东之威,猛批周恩来,想打倒“旧政府”一派的领袖,让“新文革”一派独掌大权。
1973年11月11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中)、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戴维•布鲁斯(中间沙发上左起第一人)在正式会谈前交谈。美联社的图片说明没说左侧的人是谁,似乎是中国外长姬鹏飞。
1973年11月12日,中共主席毛泽东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北京中南海握手。基辛格后来在《动乱年代》一书中写道:“1973年11月12日星期一,我们开始明白在这次访问中为中国外交政策规定官方路线的并不是周恩来。那天午后较晚的时候,我们应邀去见毛泽东主席。同过去会晤这位主席的所有情况一样,这次召见也是命令式的,收到邀请时我们正在举行研究情况的例会。11月14日,毛泽东要求政治局开会,批评周恩来在跟基辛格会谈中犯了“右的错误”。江青狠批周恩来,说他“迫不及待地要取代毛主席”。后来毛肯定了这次会议,但是也批评了江青的这句话。
1967年,中共主席毛泽东和他的副手林彪以及中国总理周恩来在天安门上微笑。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关系并非中国官方媒体和毛左粉饰得那么好。章含之在谈到毛泽东1973年对周的不满时告诉美国之音:“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毛主席表面上批评了一些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认为周恩来掌握的外交政策是对美国的让步。特别是美苏之间当时(1973年5月)又签署了限制核武器的条约,毛主席就认为美国和苏联要联手对付中国了,他认为‘山雨欲来风满楼’。所以这种关系就很复杂了。中国要跟美国联合起来对付当时的苏联,但是美苏之间又在不断地谈判。毛主席就觉得美苏在靠近,签订核条约,美国人就是想把祸水往东边推。当时周恩来和外交部对情况没有估计得这么严重。从毛主席的角度来说,他就觉得你政策上右倾了。所以74年基辛格来的时候毛主席没见他。每年主席都见,唯独这一年不见。他就是对美国有意见了。”
1967年6月9日,中共主席毛泽东和亚非作家组织的秘书长 R.D. Senanayake 握手,毛后面跟着林彪和周恩来。 1973年11月到12月, 毛为压制周恩来,对周同基辛格谈判中的表现横加指责,指示政治局开会批判周恩来对美外交的“右倾投降主义”。 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周恩来生平研究小组组长高文谦告诉美国之音:江青把这个问题说成是第十一次路线斗争,那就等于要打倒周了。周这个人就是这样,你让我检讨,我就检讨,毛也不想彻底整垮他。但毛又想敲打周。
1973年10月13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被提名为副总统的福特和国务卿基辛格在总统办公室交谈
1976年2月23日,理查德·尼克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观看文艺节目时和毛泽东夫人江青说笑。那时,由于水门事件早已被迫辞职的尼克松应邀访华,受到隆重接待。当时周恩来已经去世,江青曾在周的追悼会上不摘帽子,激起民愤。4月的清明节前后,北京天安门广场出现民众自发的悼念周恩来,反对江青一伙的大规模群众运动,有些人把抨击的矛头指向毛泽东。这张图片上江青笑得开心,但七八个月后就笑不出来了。毛生命的终结带来其文革派亲信政治生命的终结。
1976年2月28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贵州问候那些为他表演的人。他当时在应邀访华。纽约时报后来在毛泽东的讣告中写道,毛泽东这次“邀请尼克松再次访问北京,回到他担任总统期间取得最大成就的地方。毛泽东的这一举动被外界视为可能标志着他开始脱离现实,不过按照中国的观念,这也可以解读为对好友的亲善姿态。”
1976年4月1日,人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抨击毛泽东的文革亲信,也流露出对毛泽东的不满
2012年3月7号,基辛格在华盛顿接受美国之音记者张蓉湘采访。本图集编者丁力也曾在1988年采访过基辛格
在位于加州南部约巴林达市的尼克松纪念图书馆里的尼克松和周恩来握手的塑像(美国之音国符拍摄)。
美国尼克松图书馆世界领袖展厅有毛泽东、周恩来、邱吉尔、戴高乐、赫鲁晓夫、萨达特等人之像。墙上有告示说展示其塑像不代表美国政府赞成其主张
2013年1月6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罗伊斯参加尼克松百岁生日纪念活动(美国之音国符拍摄)。罗伊斯把尼克松视为外交事务的导师,他回忆1993年参加尼克松生前最后一次对参议院的讲演:“尼克松总统当时指出,要怎么做才能带来改变,促进中国政治的多元化和对异己的容忍,是否能确保言论自由,启发迈向民主的运动?这些都是尼克松总统关注的,因为他认为这些是对中国人民最有帮助的改变。”
尼克松纪念图书馆里的尼克松的头像(美国之音国符拍摄)
夜幕下的尼克松纪念图书馆(美国之音国符拍摄),它位于加州南部约巴林达市。2017年2月28日,纪念尼克松总统访华45周年活动在这里举行。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刘健和夫人陈小玲、尼克松基金会会长巴瑞鲍特、尼克松总统家庭成员、尼克松基金会会员等人出席了纪念活动。